红豆少将 发表于 2011-9-16 21:14:21

九月清寒,初入江南。

想了许多年,要烟花三月下江南,却总不能成行。印象中的江南,就该是莺飞草长的时候,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景象。想不到,这一次却在初秋的九月。
今年的中秋,我没有回家,而是渡江南下。带着强烈的渴望与憧憬,伴着深秋的微凉与萧瑟。就这样第一次踏入了江南,这片我朝思暮想的水乡。
本来说是要今年暑假去的,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终究还是流产了。
大三开学后,在中秋假期到来的前两天,我跟一个朋友说中秋不想回家了、想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想去江南,她说你想去哪里呢,我说我也不知道、那就随走随停吧。
周五下午放学之后,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去了火车站。中秋虽是一个只有三天的小假期,可毕竟是团圆的日子,或许都不想举杯邀月独自饮、感叹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吧,所以遇到了客运小高峰。排了一个小时,终于买到了一张可以带我去梦里水乡的T167。尽管这漫长的六个小时需要站着度过,可还是敌不过心中那份欢喜。想象着站在火车上,随着列车晃动的节奏,就宛如迈着轻盈欢快的步子,一步步的向着江南走进。
夜色慢慢降临,独自欣赏着火车站附近的夜景,初秋的凉风阵阵入骨。突然想起今年从洛阳回来时发过的一条心情“无论坐什么车都喜欢一个人坐在靠近车窗的位置、耳朵里塞着耳机、播放器里循环播放着最爱听的歌曲,看着窗外的风景、吹着风、任头发肆意凌乱。”现在,呆呆的看着火车站顶部的那座大钟,静静地等待着十点十七分那列能带我到达梦幻水乡的列车。
在我的记忆里,我坐的火车除了郑州始发以外,都是要晚点的。那晚也不例外,不过还好,只晚了半个小时。上车后我突然发现,忘了买水。跟往常一样,车厢里依旧响起了音乐。旅途,无非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到达终点,一种是醉心于沿途的风景。转过头去,看窗外山高水远;静下心来,听车内音符颤抖。
到达终点是凌晨五点四十分,天微微亮,地面很湿,像是夜里下过一场小雨。刚走出出站口的第一感觉是江南的秋天好冷。车站很小,出站道是那种简易的棚子,且站外是一片荒地,周围没有喧闹繁华的景象,有如偏远的村镇。背着双肩包,行走在江南的大街上,远处山丘葱绿,近处繁花荏苒。一直以为江南的秋天应该来得很晚,可是不经意间却发现了树梢微微泛黄的叶子。就在惊诧于树叶的时候突然感觉有几滴雨滴砸在了身上。逐渐,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的秋雨便落了下来。喜欢雨,不管是倾盆或是缠绵,而江南的雨,更有着似烟似雾的凄美,如织如帘的清丽,有着忽而潇潇纷飞、忽而霏霏斜舞的魅惑,最爱看“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雨夹在冷风中肆意的落下,独自,撑一把伞,漫步雨中,只为欣赏江南那难以寻觅的秋雨的踪迹。
喜欢江南的人大都喜欢江南的雨。雨中的江南像极了江南的女子,淡雅而不失芬芳,带着雨的晶莹和剔透,静静地走入你的心里。雨中的江南才有味道,看柔柔的雨丝顺着屋檐串串珠儿似地洒落,淅淅沥沥地落在烟雨蒙蒙的河水里,溅起圈圈涟漪四处散去,像是一幅唯美的油墨画。在我的想象中,江南的雨是惆怅、柔和、婉约轻盈淡雅而又充满灵性的。
江南的雨常有,可是秋雨却难见。所以我贪婪的接受着江南秋雨的冲刷。在我看来,这是这片土地对我最好的招待。我沿着大道继续向前走,来到了一个湖旁,很大的一个湖泊。空灵的天幕、无垠的湖面、缠绵的烟柳,都如诗如画,淅淅沥沥的雨水又像是一道垂帘,半遮她不胜娇羞的美丽。脚步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扶着桥栏,看到这么美的画面,脑袋瞬间短路。想起了我写的第一首诗“何时共泛春波上,断桥折柳一叶舟”, 还有那座断桥,那座在梦里出现了千百次的断桥,应该去问问桥边雨中静默着依依的杨柳,它会讲诉一个永不褪色的爱情故事。如果此时能和她泛舟湖上,她长袖起舞、我玉笛伴奏,和着舱外烟雨迷蒙的景象,人生无憾尔。
其实,我一直以来都不喜欢打伞的,喜欢淋雨、在雨中疾走,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泽。在雨中,那潮湿的忧思和惆怅,自然地就会爬上心头。这样的时候感情最容易发醇,很容易勾起人们对如烟往事的怀恋。就像我始终念念不忘的江南油纸伞,还有穿着长袍撑着油纸伞出现在雨巷里的江南女子。
揣着激情,在大街小巷之中穿梭了一上午,鞋子、裤腿、背包全都湿了。想起了学校的地面也是坑洼不齐,每每下雨都是处处积水,就像是郑州市的一个缩影。可是江南的积水却给了我不同的感觉,在学校的时候下雨天都是避开积水,而在江南却主动踏入积水中。我就感觉,江南的雨像极了江南的山水,淡淡的、清清的,当柔柔细雨飘过你的眼睛,眼前便有一种古典的忧郁,美得让你心动。
而后,找了一家旅店便住下了。午饭吃了武昌鱼,然后回到房间里用吹风机烘烤淋湿了的衣物。下午,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房间睡了一下午。晚上十点左右,在房间看电视,突然觉得一阵晃动,当时还以为是自己抽筋了呢,后来听见外面有人说地震了才知道是地震了。我是个理科生,不过我也知道那个地方是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带,应该不会发生地震的,所以便呆在房间没有出去。
欲寻古迹访西山。第二天,雨后初晴,流光满地。早早的吃过早饭便乘车来到西山脚下。西山不高,但却草木茂密,静静地靠在长江的臂膀里。从下面望去,山体连绵不绝、悠然蜿蜒,葱绿的参天大树把西山裹得严严实实,象一条绿色的龙盘卧着。山间古庙偶尔一现的飞檐犹如一位半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丽女子一般吸引着我。

山脚到西山公园门口,是一段斜长的水泥路,路比较陡。我不太喜欢这样古朴的地方有着现代的痕迹。如果是一段青石板路,那该多好。我想,踏着存活了千百年的青石板路,上面有着古人曾经留下的痕迹,述说着曾经的往事,一种历史沧桑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唏嘘感慨。路的两边,一些茶馆里,坐着许多打麻将的人,喧闹的声音不时打扰着西山的宁静。道路的东边有一座供奉财神庙宇,西边有一座供奉孔子庙宇。想起今年六月份的英语四级没有考过,加上这学期课程比较多,便去孔庙拜了一下。我不迷信,只是给自己一个精神鼓励吧。人定胜天,但是却改变不了现实。
继续走了大约七分钟,到了西山博物馆,博物馆不大,里面只陈列了很少的器皿、货币和古代兵器。还有两具干尸,是一对夫妇,资料上说是明代的,还说是周氏的第几代祖先。具体是否,我们也无从考究。
从博物馆出来继续上山,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看到一个指示牌,上面写着“庞统读书处”,经过岁月的侵蚀,木牌已腐朽,红字也已褪色。一个不小心竟然把庞统和庞涓搞混了,庞涓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将,庞统则是三国时期跟卧龙齐名的凤雏。一行台阶伸向山气氤氲的谷地去了,我便拾级而下。沿途静得让人孤独,偶尔传来清脆的鸟鸣,夹杂在阵阵的林涛声里,在寂静的心中揉起一圈圈涟漪。古人读书真讲究环境!在这样寂静优美的山中读书治学,学业当越做越精,人的品行也会峻朗高雅。小路曲曲折折地蜿蜒着,我们走过一个大理石砌的石拱桥(桥下的小水沟已经干涸),西山庵便入眼而来。庵前门匾上刻着“庞统读书处”几个蓝色的字。我不知道这几个字所代表的故事出处,想来必是庞统出山前在此悬梁刺股苦读吧?进得庵去,扶着雕栏,踏着石级上去,一个小小的院子横亘在西山庵的主殿前,院子里不多的杂草顽强地在石板缝里不屈地昂着头,随风而摆,述说着千百年前发生的故事——这只是我的想象。实景是西山庵大雄宝殿里传来很有节奏的木鱼敲打声。一位年迈的尼姑双手合十,垂首叩拜,旁边一位尼姑敲打着木鱼,后面还站着很多尼姑,嘴里低声吟唱着我等俗人不懂的经词。这些尼姑都很年轻,穿着黑色的长衣,其神态清秀淡雅。本想拍照的,刚拿起相机便赶忙放下,看着她们不为世俗所染的神态,我便双手合十,像宝殿里的菩萨拜了拜,请求宽恕我的冒昧。
说到庞统,我还是有些了解的,初中的时候便读完了三国,今年暑期在家又看完了新拍的三国。小的时候,爷爷就教导过我“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儿时的我比较淘气,便问爷爷“那我少看三国老看水浒好吗?”或许是从那时喜欢上三国的吧。三国诸多人物之中,最让我惋惜的就是庞统了。三国里有人曾言,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安天下。足见庞统之才,只可惜庞统一生未建功勋三十六岁便身中流矢丧命落凤坡。究竟是凤雏看透刘备无能而以死让贤,还是因诸葛亮妒他才慧而设计陷害,我们无从知晓。
出得庵来,回首望去,西山庵如千年前般,依然静静地孤单地伫立在群林之中,纹丝不动。历史来来往往,不知道有否打扰过它?再过千年,是否会依然如此?
不经意间看到一块石头上趴着一条壁虎一样的小动物,不过我觉得这种小动物应该不是家里的那种壁虎。
继续前行,一群古典楼阁赫然盘踞在巍峨的山上。外围是院墙,朱红的大门紧闭着,里面紫气飘渺,我疑惑里面是不是有和尚居住着。行在这清幽的山上,爬过一座座小峰,经过东吴留下的许多遗迹,如《三国演义》里出现的许多典故:吴王孙权的后花园、比剑石、试剑处、洗剑池等。可是就是找不到我在山脚下看见的那座雄视四方的三国宝塔,正踌躇着,绕过一片密林,一座朱红宝塔巨人般地出现在我面前,我着实被震住了。绕到正面,“武昌楼”三个镏金大字正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楼的形制很独特,也第一次见到。两层上去又有一个飞檐伸向各个方向,武昌楼三字就写在这一层。整个楼凌空而建,线条简洁,都用朱红色漆,气势磅礴!大概江南三名楼之后便是她了吧。武昌楼坚定地矗立在山顶,雄视波涛澎湃,洁白如练的大江,是何等的伟岸!
登上武昌楼,凭栏远眺,全市景观尽收眼底,万里长江,烟波浩淼,给人一种天宽地阔、气势磅礴之感。眺望万里长江、回望历史长河,想起了赤壁之战。
一部三国演义里讲了三个大战役,一个是“官渡之战”,一个是“赤壁之战”,还有一个是“夷陵之战”。这三个战役中,赤壁之战的影响最大,英雄成败论三国,三国精彩在赤壁。说起赤壁之战自然少不了周瑜,新拍的三国中周瑜身着战袍、手持利剑、英姿勃发。周瑜作为孙权的三军主帅,史传一直被诸葛亮压制,也没能像孔明一般名满天下,只有多处周墓,聊表民间纪念。不管是故里庐江墓葬、封地湖南邱阳墓葬,还是为官的巢湖墓葬,亦或屯兵操练的舒城墓葬,都让人找不到可以旅游一番的理由。
望着江边的荷塘、稻田、玉米地,火球似的太阳把一片绿色烤得泛黄,稻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影。热风浮动着,飘过荷塘,那翻卷的荷叶就像匍匐前进的士兵,那矗立在荷叶中的荷花,就像士兵的长矛,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玉米,如同千万个号角齐鸣。仿佛我回到了赤壁之战的战场。
一阵阵凉风吹在身上,舒服极了。只是有些口干,上山的时候没有买水,那时最想吃的就是一根冰凉解渴的老冰棒。多好的武昌楼啊,然而,楼体却刻满伤痕,不少游人在雪白墙上刻下许多无聊的语言,什么“我登上来了!”,什么“XXX,到此一游”等,将武昌楼的美破坏殆尽。
从塔下来,是一方古朴的亭子,名为“望江亭”。她虽然很小,但是用这个名字一点也不过分。屋顶的椽被风雨腐蚀,痕迹清晰可见,给人一种真实自然之感,一点不像当下仿古建筑肤浅轻率的做法,没过几天石灰纷纷脱落。
沿着石阶而下,到了吴国议政大厅,再往前走便是吴王避暑宫。与前面景点相比,议政厅和避暑宫稍显逊色。也许是我不喜欢听闻政事,所以对这两个景点不感兴趣。
在经过避暑宫的路边,我看到一位摆摊算命的老爷爷。老爷爷问我是否要看看运势,我摇头说不必了。就在我准备转身离去的时候,又见到了前面说的那种类似壁虎的小动物,所以就放下了已经抬起的脚。问老爷爷那是什么动物,老爷爷回答说是壁虎蛇,身形似壁虎,尾巴似蛇,不过这种小动物不像壁虎那样会咬人。当我拿起相机准备给壁虎蛇拍照的时候,它一溜烟的跑掉了、消失在了乱石丛草之中。
在西山呆的时间并不长,一个上午就转遍了。晌午之前赶回了旅店,中午依旧要了份武昌鱼。匆匆吃过午饭便休息了。
吃过晚饭,待暮色降临便去了洋澜湖。我喜欢山水,喜欢有山有水的城市。河南的城市之中,我只喜欢洛阳和信阳,洛阳有洛河、信阳有浉河,所以都成了我一见钟情的城市。我感觉一个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生机,有了水就有了秀气和灵性。
那晚天依旧微凉,绕着湖畔,吹着凉风,看着灯光烘衬之下的湖水。想起了秋水的词儿,很朦胧,却有玉凉温润之美,涌上来,心间宽阔,容纳得下许多。走了好久觉得腿疼,便找了块草地坐了下来,望着漆黑的夜空,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江南的这座小城见不到月亮,是因为江南的秋来的太突然她不经清寒躲了起来,还是她不胜娇羞怕被我这远来的游客惊吓住了?接连两天,都没有见到月亮的踪迹。眼看中秋降至,想到不知今年的中秋能否见到月亮,心中便有然升起一丝恐惧。我喜欢月亮,喜欢纳兰公子那句“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每年的中秋我都会静静望着天空的月亮,想象着是否也可以像纳兰公子一样对着心爱的女子许下这样的诺言。
我也喜欢夜,喜欢晚上穿梭于灯火辉煌的都市,或者游走在马路的路灯之下。独自享受着那份漆黑、寂寞。
第三天,正是中秋。吃过早饭便去火车站买了回郑州的火车票,T168,依旧是晚上十点多,依旧是5车厢的站票。买完车票又去超市买了几条武昌鱼带回学校给同学做礼物。
下午六点左右,来到这座小城已是第三天,在我即将离去的时候终于见到了月亮,这轮江南的月亮,或许那时只顾着激动,已然忘记了是中秋要吃月饼的了。只是静静的站在刚来的那天早上伫立的那座桥上,扶着栏杆,太阳已经下山,只在西方留下一片红色的晚霞。桥上的恋人入对出双,湖中有人划船,月亮倒影在湖面,月也摇晃、人也摇晃。突然想起许嵩的《泸州月》,梨花雨凉,如今的你又在谁的身旁,深深的思念烙在我的心上。

九月清寒下江南,祈盼月圆梦圆。为寻古迹访西山,望江武昌楼,忆起赤壁战。
初到江南澜湖畔,正是秋雨绵绵。而今已是好个天,无奈中秋尽,星夜把郑还。
九月清寒,初入江南。



春、日光 发表于 2011-9-17 00:23:24

本来是从头看的,后来发现怎么还不完,还不完,晕,原来这么长啊,没耐心看完了
表示也想出去转转

太狠太残忍 发表于 2011-9-17 01:40:01

{:5_147:}{:5_147:}字体还恁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月清寒,初入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