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骨裹红衣 发表于 2021-6-4 08:57:19

新励成学员见证:你足够了解自己吗?

  https://pic.imgdb.cn/item/60b979588355f7f7186613eb.jpg

  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昨天听了仁博老师的分享,有三句话最为深刻。

  做相对真实的自己

  我出生在一个“天才的集中营”,我的哥哥姐姐都非常优秀。他们现在大多数是博士后博士学历,小的时候学习也是及其轻松高效,学生时代我无论怎么努力学习也始终是望其项背。久而久之,我养成了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甚至自己的所有东西都要低人一等。这种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最后发展成为讨好型人格,处处讨好别人。

  记得大二的一天晚上,我在图书馆自习,我暗恋的女生突然跑过来把我拽到走廊,一脸兴奋地说要告诉我一个秘密。当时还有几天就到“520”了,我非常开心。然而没想到她却说:“你知道吗?我有男朋友了!”我犹如雷劈一样呆住了,身上如过电一般。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给她发微信说明了我的想法。她说:“其实你挺不错的,就是有些话痨,我喜欢绅士一些的男生。”当时我非常奇怪,身边很多人都说我彬彬有礼,怎么在她眼中,我却成了话痨呢?

  原来这个女孩的性格比较外向活泼,我对自己的内向安静性格产生了排斥,我觉得在人面前内向是不好的,我要学习一下外向人如何说话,如何思考。在她面前,我把自己刻意伪装成了一个外向人,言谈举止自然“矫枉过正”,甚至为了讨好她不惜贬低或者放弃自己的爱好。比如为了融入她的圈子,和她的朋友一起熬夜K歌,虽然我更想安静地读一本书,然后早点休息,又或者嘲笑自己喜欢的漫威电影多么幼稚什么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都是刻意去模仿别人,时间长了居然忘了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现在我终于明白,不用过多地和他人作比较,更不用羡慕别人,做相对真实的自己才是最有魅力的。

  https://pic.imgdb.cn/item/60b979588355f7f718661417.jpg

  成年人学习:一靠方法,二靠多加练习

  我之前读过很多书,也明白很多道理,但每当用的时候就用不出来。我一直很奇怪,一开始认为是没写读书笔记总结什么的,现在终于明白,我是没有为自己创造练习的机会。比如,我很早知道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的重要性,但昨天的“传单环节”我依旧没有做到这种思考模式。

  我读过《学会提问》,也画过思维导图,写过读书笔记,生活中却依旧出现尬聊的情况。根据艾宾浩斯曲线,如果不去练习,学到的方法很快就会忘记。成年人学习方法可能只用几天的时间,但重复练习和使用的过程可能会陪伴我们一生。

  由此看来,从某种程度来说,重复练习比学习方法论更为重要。

  https://pic.imgdb.cn/item/60b979588355f7f718661441.jpg

  一个人的行为、思考模式不止由成长经历和环境决定

  人际沟通课上,仁博老师提到过一个“甩锅”的学员,我觉得我与这位学员有相似之处。

  我小的时候喜欢动手做东西,也去科技馆买过很多模型,暑假的时候经常在科技馆的动手动脑区一呆就是一天。这样一个喜欢动手喜欢思考的男孩,本应对机械设计专业情有独钟,然而我大学的时候却格外排斥这个调剂专业。

  我父亲早年做过工程师,因为收入低一直没能结婚,后来做了生意,做了销售才使生活有所改善。父亲对这段经历格外自豪,在我小的时候总对我绘声绘色地讲,然后对我说:“不要总一个人呆着,要走出去多跟人交流,多看看金融理财什么的,不然就会和他当初一样,甚至和社会脱节。”(现在想想这简直就是魔术公式啊!)

  小时候的我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认知能力,父亲的经历和观点让我根深蒂固,后来我就逐渐对机械之类的东西失去了兴趣。

  直到大四开学的时候,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学长,与他交流之后才知道机械只是一个基础,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科技点更高的东西,比如动力工程、机器人无人机什么的。可是,我要准备考研,已经来不及了,所幸大学成绩还算不错,就打算出国深造。当然后来因为后来的腰伤没能走。

  之前别人问我为什么讨厌自己的本专业,我就会把锅甩给父亲。现在想想主要还是自己缺乏主动性,在网上和小有成就的学长交流明明在大一就可以做到,否则也不会有现在的迷惘。所以,我认为更多的时候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更不要沉溺于过去无法自拔。

  苏珊凯恩在《内向者的竞争力》一书中曾提到:“一个高度内省者所激发出的‘平静’的能量,是那些一味追求物质满足的人所难以想象的。”这句话正好和仁博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

  或许我对自己的了解还不够,亦或许我对自己身上的潜能还有待挖掘。所以,通过《人际沟通》这门课我争取对自己做一次深度的剖析,和大白老师一样做一个高度内省的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励成学员见证:你足够了解自己吗?